关税绝非仅是政治谈资——它们对制造业的影响直接而深刻,往往带来切肤之痛。成本持续攀升、供应链频频中断、贸易政策变幻莫测,这些因素正迫使制造商做出关乎企业存亡的艰难抉择。适者生存的法则在此显露无遗:消极应对者恐将痛失竞争优势,而主动求变者却能化危机为转机。在这场没有退路的博弈中,制造商必须全面重构经营策略,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中守住利润命脉。

在我每周参加的男子冰球比赛中,就遇到了一个典型案例。中场休息时,我与一位担任工厂经理的队友闲聊。他告诉我,他们公司正在紧急寻找铝材、钢材和弹性体等多种材料的替代供应商——包括国内外渠道——以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。目前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:一方面考察本地供应商以减少受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,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海外新合作,试图完全规避关税壁垒。

这种应对策略正在全球制造业形成普遍趋势。企业纷纷审视自身供应链,通过战略决策来降低风险:有的将生产转移到享有更优惠贸易协定的国家,有的则加大自动化投入以抵消成本上涨,而资源充足的大型制造商甚至通过收购供应商来更好地控制成本。

ERP系统在应对关税挑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凭借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工具,企业能够精准分析供应商成本、评估替代采购方案并优化采购策略,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关税影响。该系统还能提供实时成本可视化功能,助力制造商基于数据做出决策,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保障利润空间。此外,其自动化特性可通过简化流程、减少浪费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。

然而即便如此,关税仍带来重大冲击。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上涨导致成品提价,进而削弱产品市场竞争力。部分企业为保市场份额选择自行消化成本,但这意味着利润压缩——绝非长久之计;另有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,却面临需求萎缩的风险。更严峻的是,一些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或推迟投资来维持生存。

各国政府并非对这些挑战视而不见,纷纷出台计划助力制造商应对变局。具体措施包括:提供税收减免或补贴以抵消关税相关支出,协商新的贸易协定来降低关税负担,以及通过拨款和激励措施鼓励本土生产,从而帮助企业构建更具韧性的供应链。

对制造企业而言,应对关税绝非仅是削减成本那么简单,更是一场关乎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。那些成功突围的企业,无不是未雨绸缪者——它们积极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布局,投资提升运营效率的前沿技术。正如我的冰球队友所言:"被动应对只有死路一条,唯有主动出击,方能避免淘汰出局。"

制造业始终处于动态演进之中,关税不过是又一个需要攻克的难关。制胜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弹性、善用智慧投资,并顺应全球贸易的瞬息万变。无论是在冰球场还是商业战场,唯有制定周密战术方案的企业,才能赢得最终胜利。

本文所述仅为Epicor公司对关税议题的观点。具体关税政策对贵司业务的适用性及潜在影响,请务必咨询专业顾问。本文内容不作为任何形式的保证或承诺,Epicor无义务对本文进行更新。所有Epicor产品及服务的提供,均以标准客户协议条款为准。

Andrew Robling
Epicor 首席产品营销经理

Andrew Robling 是 Epicor 的首席产品营销经理,负责为制造业开发创新解决方案。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,目前常驻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乔治敦。

阅读更多来自 Andrew Robling